24小時超級馬拉松經驗談
拜讀「運動場上的春天」,深深覺得台灣經濟快速發展,交通工具相對發達,一般社會大眾對於運動的機會減少,對自己個人的體能、運動能力與潛能瞭解多少?
對大部分人來說,運動的經驗與體力的培養都是在學生時代,畢了業出社會工作,或許男孩子還要當兵從事運動--體力的培養,很少有自發性的,我周遭同事很多都是作者書中所提的「週末運動員」,有固定運動習慣者的比率相當少,更惶論培養運動樂趣;也許我們以前所接受的運動教育
— 體育課,所獲得的經驗是痛苦與害怕,以及運動政策(運動選手保送制度)所誤導,因為一般人認為自己的體力差、不適合運動,或者早期升學壓力所造成運動機會的減少,學業成績佳者不願從事被認為是苦差事的運動,另一方面先天運動成績好的人,也為了運動選手保送制度,拼命的練習而荒蕪了學業,跟我們所認知的德智體群育發展相差很遠。
在日常忙碌的生活中,努力工作累積財富,但過度工作卻讓人失去健康,適當規劃運動的時間,積極去了解正確的運動參與方式,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運動型態與運動強度,設計與歸劃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運動場場上的春天就不難找了,避免長時間獨自一人環境下運動,那只會讓人覺得無趣,最後必定成為週末運動員,正如作者所提的「運動→疲勞→休息→再運動→更疲勞」。
對一個非科班運動員出生,當初在學校參加田徑隊是長跑一員的我,也非頂尖運動員,但是對一般大眾而言已是運動績優生,在學校田徑隊裡培養了團隊合作慨念與運動精神,這是另一方面的學習經驗,而且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風雨無阻,就這樣一跑就跑了二十幾年,參加國內許多的越野賽與馬拉松,鐵人三項也偶而玩玩,另人難忘的經驗是參加Discovery
Channel所舉辦的ECO- CHALLENGE體驗大自然(包括要騎自行車、溯溪、爬山、划船、扛艇、馬拉松等項目),比賽完全融入大自然當中,令人心曠神宜。運動的選擇很多,其實不管打球、游泳、爬山、跑步或郊遊等休閒活動,基本體能是不可少。
完成了許多馬拉松比賽,一直被它所代表的精神--意志力與耐力的表現所吸引。前年(1998),中華民國路跑協會在國內首次舉辦100公里超級馬拉松比賽。我也大膽嘗試報名參加100公里超級馬拉松,這是意志力與耐力的表現,結果以八小時四十七分跑完全程,當時國內有十位選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事後同事給了我一個外號
--
超耐力體人,在國外超級馬拉松已經相當盛行,超級馬拉松是在這一兩年引進的。
去年(1999),中華民國路跑協會再度舉辦超級馬拉松比賽 —
二十四小時國際超級馬拉松。這次是以二十四小時為比賽時間,困難度更高了,除了邀請國際八位選手,主辦單位基於國內選手缺乏比賽經驗及安全考量,就以參加過100公里及馬拉松者為優先考量篩選八位好手與賽,我也參與其中的一員,參加之前都沒經驗,這是第一次,於是秉著向人類體能挑戰、超越自我的精神參加和冒的精神與會,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能,只要你敢面對,成功就離你不遠。
此次的比賽跟以往不同,對我來說難度相當高,事前準備工作很重要,於是擬定賽前訓練計畫,每日的訓練量不得少於20公里,星期例假日聚集三五好友一起到郊外練跑,距離大約40公里的耐力訓練,以鍛鍊充沛的體能,甚至模擬超級馬拉松在夜間比賽的情形以適應當天比賽;賽前的飲食調整及營養補充不可少,每天流失的水份、礦物質及維他命要能隨時補充回來,免得運動過量(overloading)造成運動傷害那就得不嘗失;比賽中食物的補充要適當,除了大會所準備的食物外,更應該準備自己平常能適應的食物,絕對不可嘗試自己以前從未吃過的東西以免造成不可預期(unexpected)的後果,比賽中食物的補充一定要少量多餐,24小時的比賽得隨時補充保持體力,吃的過多影響速度甚至肚子痛,吃的太少體力補充不足影響比賽進行。
比賽過程中,嚴格說來,是相當堅苦的事,很難形容,當時除了耐力及體力之外,其餘就交給意志力以及在場外好友與觀眾的加油打氣,一個難得的經驗,當天的氣候相當特殊,十一月底臺灣北部的氣溫應屬秋高氣爽溫和,不過比賽的日夜溫差太大,比賽開始時是25度,中午高溫升到30度,半夜則下降至16度,而且風也很大,自己沒有察覺跑到半夜太晚更換衣物,受到寒風的吹襲而體溫失溫,被迫休息一個小時多,打點滴待體溫回升,才允許再度上場比賽。
比賽結束的那一剎那間,整個人的意志力鬆懈,彷彿氣力放盡,能完成24小時超級馬拉松心情激動的喜極而泣,感激在比賽中有太多人的幫助,感激父母及友人一直在場中為你準備食物及裝備,感激大會的醫療人員細心照顧每一位選手比賽中的突發狀況,我藉著他們的鼓勵完成了----24hours
Ultra-Marathon人類體能挑戰、超越自我,能跟國際名將世界紀錄保持人同場競技及學習,倍感與有榮焉,賽前沒有想到會得獎,只想把它完成就好,賽後記者會中大成報記者問我為什麼喜極而泣,我回答說:其實不是因為我得獎,得不得獎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有機會挑戰自我,所有撐到最後結束的人都是優勝者。」
參加超級馬拉松困難度極高,沒有充分的準備不可輕易嘗試,這是一個保貴的參賽經驗,冷環境下的運動所要預防的措施、高度疲勞下如何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飲食調整、體力補充、面對肌肉抽筋的處置、水分的補充、身體與腳底長時間的磨擦引起的擦傷(水泡)、睡眠問題與運動裝備,每個因素環環相扣都忽略不得,你想要嘗試一種新的運動,需要瞭解自己身體機能是否適合,運動強度的設計與規劃是否可以應付,其實每天規率的運動是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的好方式。
作者指出一則廣告:「三十歲以前看學歷、三十歲以後看經歷、五十歲以後看病歷」,我們如能夠養成運動習慣,身體能力的儲備與養成,即使年紀大了也能維持身體機能的最佳狀態,而讓廣告詞改為:「三十歲以前看學歷、三十歲以後看經歷、五十歲以後看體力」。
每到下午五點左右,一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及下課放學的學生,就會聚集在師大分部的運動場,老老少少年齡層分布相當廣,有年輕的高中生大專生,年長的運動愛好者,更有退休的高齡長跑者,每天做不一樣的跑步練習,時而慢跑時而速度,變化之間以免讓長跑變為枯燥乏味,30
圈是基本數,仿如一個長跑訓練站。
這裡不會有人要求你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只是自發性聚集在一個運動場上展現運動的喜好,不過這個自發性的長跑訓練站就出現過許多區運馬拉松前三名的運動員(例如何信言、熊岳萍夫妻及邱建興等好手),這裡的氣氛相當的好,不管你的成績如何,大家都是樂此不疲的長跑運動愛好者,此處有跑步者的春天,不信你也可以來感受這裡的氣氛。
自從學生時代開始跑步,跑步運動一直是我的主要休閒,三五好友聚集跑步時彼此分享經驗,不管每個人的跑步經總有些許不一樣,大家對於跑步運動所獲得的樂趣是一樣,雖然在訓練與比賽常會遇到挫折與瓶頸,但總會在大家的彼此鼓勵與安慰而重新出發,也許有些人認為跑步的過程是痛苦的,只要有運動習慣的人就能很快恢復身體機能,我想這就是我們「運動場上的春天」。
吳勝銘
上班族
24小時超級馬拉松跑者
每日跑步12公里以上